编码DU26
别名人中
所属经络督脉
类别交会穴: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解释鼻下凹陷似水沟,穴在其中,故名。水沟似人形,《释名•释形体》:“鼻下曰立人,取立于鼻于狭而长似人立也”。穴居其中,故又称“人中”。又释,人指人部,居天(上)部与地(下)部之间。鼻主天气(呼吸),口主地气(饮食),穴在口鼻之间的人部之中。《老子释略》:“鼻为天门,口为地户,天地间人中是也”。
取穴位置面部上唇人中沟正中在线1/3折点处。
- 《针灸甲乙经》:“在鼻柱下人中”;
- 《针灸玉龙经》:“在鼻下三分,衔水突起处是穴”;
- 《针灸聚英》:“近鼻孔陷中”。
解刨位置
- 肌肉:口轮匝肌。
- 神经:面神经颊支,眶下神经分支。
- 血管:上唇动、静脉。
取穴方法直刺或向上斜刺0.5∼1寸。禁灸。
功效开窍,醒神,升阳,消肿,利腰脊。
经典症状卒死,尸厥,昏迷,中风闭证,口噤不开,惊风,癫,狂、痫,失笑无时,乍喜乍哭,寒热,心腹绞痛,黄疸,水肿,消喝,歪僻,面肿虚浮,面痒如虫行,唇动,目风痒赤痛,鼻鼽,鼻衄,不闻香臭,鼻内生疮,口气,头痛,脊背强痛,挫闪腰痛。
现代疾病晕厥,休克,呃逆,遗尿,尿潴留,破伤风,面神经麻痹,癔病,精神分裂症,舞蹈病,抽搐,面肌痉挛,晕车,晕船,晕机,急性腰扭伤。
常见配穴
- 小儿惊风:印堂、水沟。
- 产妇晕倒:水沟、内关。
- 癔病:水沟、合谷、劳宫。注:合谷透劳宫。
- 面肿虚浮:水沟、前顶。
- 鼻出血:水沟、水分、阴交。
- 脊膂强痛、挫闪腰痛:水沟、委中。
全部讨论(0)
请在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