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泣

浏览 6947

承泣

编码ST1

所属经络足阳明胃经

类别交会穴:阳蹻、任脉、足阳明之会。

解释承,承接;泣,落泪。穴在目下,泣下则相承,故名。

取穴位置面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凹陷处。当目中在线,下睑沟正中。

  • 《针灸甲乙经》:“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
  • 《外台秘要》:“甄权云:在眼下八分”;
  • 《医宗金鉴》:“目下胞陷中”。

解刨位置

  • 肌肉:眼轮匝肌;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
  • 神经:上颌神经眶下神经支,动眼神经下支之肌支,面神经颧支;深层为视神经。
  • 血管:眶下动、静脉之支,眼动、静脉分支。

取穴方法合眼,用平直细针在眼球与眶下缘间进针,沿眶壁内缘缓缓刺入0.5∼1寸,进针前可先嘱病人将眼球下转,使眼球后组织偏转至上方,以免被刺伤。针刺时不宜多作捻转或提插手法,留针时间也不可过久。出针后应轻轻按揉针孔片刻,以防出血。不宜用灸法。

功效祛风散火,疏邪明目。

经典症状眼眦赤痛,多泪,昏夜无见,目瞤动,口眼歪斜。

现代疾病角膜炎、夜盲、近视眼、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眼轮匝肌痉挛,面神经麻痹。

常见配穴

  • 眼疾:承泣、太阳、合谷。
  • 青光眼:睛明、承泣、风池、曲池、太冲。
  • 视神经萎缩:承泣、风池、肝俞、肾俞、合谷。
  • 口歪僻:承泣、地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