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交

浏览 1827

三阴交

编码SP6

别名承命

所属经络足太阴脾经

类别交会穴: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

解释三阴,指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条阴经(足三阴);交,交会。穴当足三阴经交会处,故名。

取穴位置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

  • 《针灸甲乙经》:“在内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
  • 《医学入门》:“骨后筋前”。

解刨位置

  • 肌肉:胫骨后缘与比目鱼肌之间,深层有趾长屈肌。
  • 神经:小腿内侧皮神经(隐神经),深层后方有胫神经。
  • 血管:大隐静脉,深层有胫后动、静脉。

取穴方法直刺0.5∼1.5寸。孕妇慎用。

功效补脾土,助运化,通气滞,疏下焦,调血室精宫,祛经络风湿。

经典症状月经不调,不思饮食,腹胀肠鸣,能近怯远,上睑下垂,睑缘炎,脾胃虚弱,心腹胀满,肠鸣溏泄,痔疾,食不消化,食后吐水,脾病身重,四肢不举,妇人症瘕,崩漏,带下,经闭,不孕,妊娠胎动,难产,死胎,胎衣不下,产后恶露不行,血晕,梦遗失精,阴茎痛,小便不利,遗尿,白浊,疝痛,足痿,足下热,痹痛,臁疮脚气,小儿客忤,手足逆冷,湿痹不能行,膝内痛,胫痛不能久立,心悲,癫疾,喉痹,项颈满,肺胀痰嗽不得卧。

现代疾病泌尿生殖系疾患,子宫出血,带下,睾丸炎,急慢性肾炎,癃闭,淋病,肠疝痛,阳痿,遗精,遗尿,急慢性肠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高血压,失眠,湿疹,荨麻疹,皮肤骚痒,糖尿病、神经官能症,中毒性消化不良,滞产。

常见配穴

  • 飧泄:三阴交、阴陵泉。
  • 白浊遗精:三阴交、气海。
  • 小儿急性肠炎:三阴交、天枢、合谷。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三阴交、中脘、内关、足三里。
  • 癃闭(湿热下注):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中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