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称注下症)
泄泻之原分六说,虚湿寒痰食与热。五泄之名(湿多成五泄)《内经》传(溏泄痢洞滑也),三虚之旨先贤诀。饮食伤脾虚不化,色欲伤肾肾虚极。肾虚自不能容藏,忿怒伤肝木土克(肝虚则木来克土)。健脾利水是主方,燥湿升提不可缺。芍陈曲朴木香车,二苓木通泻二术(苍白二术)。肠鸣腹痛属火明,方中益以栀连芩。腹不痛者是属湿,苍白术半加茵陈。完谷不化属虚意,术扁山药砂仁参。或泻不泻或多少,属痰半夏天南星。痛甚而泻泻痛止,属食枳实山楂增。泻不甚而腹微痛,是为寒泻香砂仁。新泻宜泻宜消食,久泻升提温补益。泄久下陷亦用升,升麻柴胡更有力。肾虚送下四神丸,防风羌活兼风入。虚泄久泄古有方,黄土一匙冲服食。
暑湿热
胃苓汤 即平胃散合五苓汤益气汤 白蔻 桔梗 郁金 橘皮 藿香 杏仁 川朴
降香 茯苓 猪苓 广皮 寒水石 泽泻 滑石 木瓜 檀香汁
香砂异功散即六君子去半夏加木香 砂仁
四苓散即五苓去桂 可加椒目 益智 川朴 橘白 黄连 石羔 扁豆 甘草 神曲 吴萸 砂仁 山楂 麦芽 丝瓜叶 资生丸
湿热
人参 柴胡 羌活 山楂 防风 川朴 茯苓 茵陈 苡仁 麦芽 川连 白芍 益智 茅术 黄芩 广皮 川柏 升麻 甘草 泽泻 半夏 猪苓 六曲 藿香 白蒺藜
五苓散
四苓散
小温中丸去川芎
中暑必头胀喜冷冻饮料,咳呕,心中胀,舌白兼泻
柴朴 半夏 石羔 黄芩 杏仁 橘皮
中伤湿滞
胃苓汤加桂木 生姜 四君子加炮姜肉桂
寒湿中宜运通,下直分利
柴朴 藿梗 益智 木香 木瓜 广皮 扁豆 炮姜 砂仁 茅术 吴萸 肉果 白术 腹皮
四苓散
真武汤 术 苓 芍 附 姜
肝犯胃,消渴吐清涎,腹痛
川连 黄芩 乌梅 白芍 干姜 荷叶 浓朴 猪苓 椒目 泽泻 木瓜 桑叶 延胡 桂木 甘草 半夏 广皮 米仁 石脂 枣仁 人参 川楝
异功散加木瓜亦可参用
胆郁伤脾
柴胡 白芍 青皮 黄芩 桑叶 丹皮
脾胃阳虚
干姜 白芍 煨升麻 益智仁 广皮 当归 泽泻 葫芦巴 煨葛根 木瓜 炮姜 川朴 谷芽 半夏
香附四君子汤
晨泄用治中汤
人参 甘草 青皮 白术 干姜 陈皮
夕泄用四神丸
吴萸 肉豆蔻 五味 补骨脂
四神丸加法青皮 沙苑子 杜仲 当归 木瓜 小茴香
理中汤加法五味 赤石脂 枸杞 葫芦巴
胃苓汤 茅术 陈皮 白术 茯苓 泽泻 川朴 甘草 肉桂 猪苓
桂苓术甘汤加法鹿角 煨姜 南枣
禹量石脂丸加法枸杞
中虚腹痛
炙草 白芍 炼饴糖 南枣 茯苓
食伤
人参 炙草 谷芽 葛根 广皮 荷蒂
陈曰∶脾阳微,中焦聚湿则少运,肾阴衰,回摄失司为瘕泄。是中宜旋则运,下宜封乃藏,肾阳自下炎蒸,脾阳始得变运。王氏以食下不化为无阳,陈参曰∶热胜湿蒸,气伤人倦,阴茎囊肿,是湿热甚而下坠入府,与方书茎窍症有间。足肿是阳微湿聚,治胃必佐泄肝,制其胜也。仲景云∶脉弦为胃,减大则病进。脾脏宜补则健,胃腑宜疏乃清。脾宜升,胃宜降,苦寒必佐风药,是李东垣之旨。久泄必伤肾,八味承气乃从阴引阳。水泻少腹胀满,少腹为厥阴肝经,肝失疏泄,当以五苓利水导湿,仿古人急开支河之喻。
何书田曰∶少阳为三阳之枢,相火寄焉。风火煽胃而腐熟五谷,少阴为三阴之枢,龙火寓焉。熏蒸脏腑而转输糟粕,胃之纳,脾之输,皆火之运也。然非雷藏龙驯,何能无燥无湿无冒?明燎上之患,必土奠水安,斯不泛不滥,无清气在下之患。故曰∶五泄之治平,水火者,清其源崇,堤土者,塞其流耳。
全部讨论(0)
请在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