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

浏览 139

(一)生理功能

1.沟通内外,联系肢体

经络具有联络脏腑和肢体的作用。如《灵枢·海论》篇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指出了经络能沟通表里、联络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运行气血,营养周身

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周身的作用。《灵枢·本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由于经络能输布营养到周身,因而保证了全身各器官正常的功能活动。所以经络的运行气血,是保证全身各组织器官的营养供给,为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3.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由于经络能“行气血则营阴阳,使卫气密布于皮肤之中,加强皮部的卫外作用,故六淫之邪不易侵袭”。

(二)病理反应

1.反应病候

由于经络在人体各部分布的关系,如内脏有病时便可在相应的经脉循环部位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体征。有时内脏疾患还在头面五官等部位出现反应。如心火上炎可致口舌生疮;肝火升腾可致耳目肿赤;肾气亏虚可使两耳失聪。

2.传注病邪

在正虚邪盛时,经络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经脉病可以传入内脏,内脏病亦可累及经脉。如《素问·缪刺论》说“夫邪之各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反之,内脏病可影响经络。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等。

(三)诊断方面

由于经络循行有一定部位,并和一定脏腑属络,脏腑经络有病可在一定部位反应出来;因此可以根据疾病在各经脉所经过部位的表现,作为诊断依据。如头痛病,可根据经脉在头部的循行分布规律加以辩别,如前额痛多与阳明经有关;两侧痛与少阳经有关;枕部痛与太阳经有关;巅顶痛则与足厥阴经有关。

此外,还可根据某些点上的明显异常反应如压痛、结节、条索状等反应,帮助诊断。临床上阑尾炎患者,多在阑尾穴处有压痛即是例证。

(四)治疗方面

经络学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的治疗,尤其是对针灸,按摩,药物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灸按摩治疗,是根据某经或某脏腑的病变,选取相关经脉上的腧穴进行治疗。例如头痛即可根据其发病部位,选取有关腧穴进行针刺,如阳明头痛取阳明经。两肋痛取肝经腧穴。

在药物治疗上,常根据其归经理论,选取特定药治疗某些病。如柴胡入少阳经,少阳头痛时常选用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