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从人胃粘膜中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有关Hp的报告渐多,认为Hp可能是胃疾患的致病因子,与胃炎、肠炎及溃疡等疾患有关。但对青少年胃炎与Hp关系研究的资料尚少。对二者的关系研究将有助于阐明人类胃炎与Hp的关系,并对胃炎的发病机理、转归及预防控制提供有益的资料。本文将进行该方面的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胃镜活检材料选自甘肃省医科院肿瘤所、肿瘤医院1981~1990年间的174例25岁以下的胃镜活检患者。所有患者均有近期的上腹疼痛,胃镜检查的目的在于排除胃肠溃疡。
1.2 方法
胃活检粘膜组织学诊断依据全国胃癌病理协作组标准。组织均经石蜡包埋,HE染色,部分切片行改良Giemsa染色。有资料显示,HE染色可良好地显示Hp菌,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尿素酶试验和MBUT(microtiter biopsy urease test)等特异性方法不差上下。我们的经验表明,HE染色的效果良好(图略),与改良Giemsa方法(图略)相仿,遂将HE用作Hp的常规病理染色方法。Hp的计数采用半定量方法,即:Hp-,无细菌可见;Hp+,见少量细菌;Hp++,见中等量细菌;Hp+++,见多量、密集的细菌。Hp在油镜下观察。
统计学方法,使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分析。
2 结果
本组174例中,男118例,女56例,平均年龄21.9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12.7岁(12岁~25岁);女性平均年龄22.3岁(14岁~25岁)。共取粘膜活检206个部位,窦部154块体部52块。174例中,142例为胃疾患患者,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76例(43.1%),慢性萎缩性胃炎58例(33.3%),糜烂性胃炎4例(2.3%)胃部溃疡5例(2.9%)。另有32例为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粘膜,间质有极少量炎性细胞,粘膜腺体、毛细血管及肌层均正常(表1)
表1 174例胃镜活检组织学诊断
组织学诊断 | 男 | 女 | 合计(%) | |
正常或接近正常 | 18 | 14 | 32(18.4) | |
慢性浅表胃炎 | 活动性 | 23 | 6 | 29(16.7) |
非活动性 | 31 | 15 | 46(26.4) | |
慢性萎缩性胃炎 | 活动性 | 10 | 9 | 19(10.9) |
非活动性 | 27 | 12 | 39(22.4) | |
急性胃炎、伴有糜烂 | 4 | - | 4(2.3) | |
其他(溃疡) | 5 | - | 5(2.9) | |
合计 | 118 | 56 | 174 |
在油镜下观察见Hp多位于粘膜表面粘液中或紧贴于上皮及胃小凹内和腺体表面,甚至到上皮之间。在HE染色中,Hp嗜苏木素,形状呈S形,C形或海鸥形。窦部粘膜(n=152)中,20块(13.2%)为正常粘膜,66块(43.4%)为活动性或非活动性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57块(37.5%);急性胃炎伴糜烂3块(2%);溃疡6块3.9%。体部粘膜(n=54)中,正常24(44.4%),浅表性胃炎25(46.3%),萎缩性胃炎4(7.4%),急性胃炎1(1.9%)。Hp菌在不同部位计数结果列入表2。统计结果示,窦部Hp阳性率较体部为高(t=2.27,P<0.05)。
表2 胃粘膜Hp密度及频度
Hp | 窦部(n=152) | 体部(n=54) |
Hp- | 80(52.6%) | 38(70.4%) |
Hp+ | 45(29.6%)72 | 12(22.2%)16 |
Hp++ | 17(11.2%) | 4(7.4%) |
Hp+++ | 10(6.6%) | |
152 | 54 |
活动性浅性胃炎Hp阳性率较非活动性者高(活动性19/29,非活动性18/46,t=2.23,P<0.05)。萎缩性胃炎中,活动性与非活动性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Hp阳性率与正常者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t各为2.33,2.16,P<0.05)。浅表性与萎缩性胃炎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表3)。
表3 胃粘膜组织学类型与Hp分布关系
组织学诊断 | N | Hp- | Hp+ | Hp++ | Hp+++ | |
正常及接近正常 | 32 | 24(75%) | 6(18.8%) | 1(3.1%) | 1(3.1%) | |
慢性浅表 | 活动性 | 29 | 10(34.5%) | 9(31.0%) | 7(24.1%) | 3(10.3%) |
非活动性 | 46 | 28(60.9%) | 13(28.3%) | 4(8.7%) | 1(2.2%) | |
慢性萎缩 | 活动性 | 19 | 10(52.6%) | 7(36.8%) | 1(5.3%) | 1(5.3%) |
非活动性 | 39 | 20(51.3%) | 12(30.8%) | 4(10.3%) | 3(7.7%) | |
急性胃炎、伴有糜烂 | 4 | 3 | 1 | - | - | |
其他(溃疡) | 5 | 2 | 2 | - | 1 | |
合计 | 174 | 97 | 50 | 17 | 10 |
3 讨论
不少文献显示,慢性胃炎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25岁以下青少年胃粘膜慢性炎症改变较为常见。本组研究发现76%活检病例(133/174)为慢性胃炎。在组织形态学上,其改变与成人无异,其主诉主要是上腹部疼痛。急性胃炎(2.3%)及溃疡(2.9%)少见.本组患者中,从77例检出Hp(44.3%),其中粘膜正常者8例,占正常粘膜的25%(8/32)。在133全慢性胃炎中,有65例(48.9%)Hp阳性。这些结果提示,慢性胃炎与Hp有密切关系,支持其它学者的结论。
1984年,澳大利亚Hill等首先报告了一组儿童(6岁~15岁)病例,Hp检出率24%(6/25)。随后,一些学者亦做了同样的工作,Hp阳性率为32%(8/25),44.4%(8/18),平均年龄各为10岁和11岁。Niedobitdk等在一组200例25岁以下青少年胃镜活检材料中,检出慢性胃炎83例(31.5%)。按取材部位计,Hp检出率为61.9%,前者较本文(133/174,76.4%)低,后者较本文(88/206,42.7%)高。青少年胃炎一般有上腹部疼痛,胃粘膜有无明显诱因的炎性改变者,Hp可能是主要原因。
胃粘膜的Hp感染,无论在儿童,还是在成人,都是一个慢性的、长期未解决的世界性难题。虽然症状可能消失,但胃炎及Hp菌对抗菌素治疗反应不佳。
全部讨论(0)
请在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