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功能不全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多原因多表现的“超负荷心肌病”。在血流动力学方面表现为心脏不能射出足量血液以满足全身组织的需要。心功能受几种生理因素的影响,如心收缩性,心率、前、后负荷及心肌氧耗量等。CHF时收缩性减弱,心率加快,前后负荷增高,氧耗量增加。
近年发现CHF时既有心调节机制的变化,也有心β-肾上腺素受体信息转导系统的变化。
1.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这是CHF发病过程中早期的代偿机制,是一种快速调节。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血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从而使心肌收缩性增高,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以维持血压,这都起到代偿作用。久后心肌氧耗量增加,后负荷增加,心工作加重,反使病情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这一系统对循环的调节较为缓慢。症状明显的患者血浆肾素活性升高,血中血管紧张素Ⅱ(ATⅡ)含量升高。RAAS的激活将强烈收缩血管,久之也将造成恶性循环。醛固酮增多促进水肿,ATⅡ还能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加重发病过程。
3.精氨酸加压素分泌增加轻症患者血中精氨酸加压素浓度已有升高,能促使外周血管收缩,既有利地维持血压,又不利地恶化病情,可能参与了CHF晚期的发病过程。
4.其他内源性调节的变化 心房排钠因子(ANF)有排钠利尿、扩张血管、拮抗RAAS活性等作用。轻度、重度患者血中ANF含量增多,可能有缓解病情的功效。前列腺素E2、I2也是重要的内源性血管扩张物质,在CHF患者血中其浓度增高,也起到缓解发病过程的作用。内皮依赖性松弛因子(EDRF),即一氧化氮(NO),能明显扩张血管。实验性心衰犬体内EDRF减少。内皮素在CHF患者体内含量增多,可能参与血管收缩过程,但二者确切的发病学意义,尚待研究。
5.心细胞β1-受体的密度下降。CHF患者心肌细胞的β1-受体由占心肌肾上腺素受体的70%~80%降为50%,即β1-受体下调,这是受体长期与较高浓度去甲肾上腺素相接触的结果,也是使心免受过量Ca2+负荷之害的一种保护机制。CHF时β1-受体与G蛋白脱偶联,兴奋性Gs量减少,抑制性Gi量增多,同时腺苷酸环化酶活性下降,细胞内cAMP含量减少,但G蛋白和腺苷酸环化酶的变化是原发还是继发也待研究。
从上述多种调节机制和β1-受体信息转导系统的变化来看,现较重视CHF发病中的神经内分泌因素。治疗上除用正性肌力药加强收缩性,用扩管药及利尿药降低前、后负荷外,现也注意用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ACEI)以纠正RAAS的激活,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章将分别介绍强心甙,非甙类正性肌力作用药,血管舒张药及ACEI在CHF中的应用,利尿药则详见第二十七章。
全部讨论(0)
请在登录后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