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同源与潜病

浏览 166

“同源器官”,指在生物进化史上及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同胞器官。由于它们在生理上有着特殊的血缘关系(生理同功同源),因此在病理上也必然“同病相连”,这就为疾病预兆学开辟了新的领域……

第一节 同源与脏象

同源,指同源理论,属于生物进化理论范畴。具体指同源器官,所谓同源器官,指人体结构相同,来源相同的器官。来源相同即祖先相同,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生物进化史上的同源,一是人体胚胎发育过程的同源。因为是同源,所以这些器官进化到人类阶段,虽然外形和功能已经有所不同了,但却存在着特殊的血源关系和潜在的病理联系,因此在探索潜病预报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人类的进化过程是漫长的,人类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是从脊椎动物中哺乳类的一支灵长类进化来的,也即从脊椎动物演化而来。脊椎动物经历了6亿年的演化过程,从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已经是进化史上的巨大飞跃,人类的出现则是自然发展史上的又一个伟大创举。

生物在不停地进化着,个体胚胎时期的演化是系统进化的缩影,即个体胚胎时期重复了种族的进化过程。故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称之为“生物发生律”,又叫“重演律”,然而虽名曰“重演”,但每一代皆重新发育一次,也即是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重复。

胚胎时期的重演律,提供了“同源器官”的理论依据,同源器官指内部结构相同,且来源于共同祖先的器官。胚胎时期的演化过程即是生物进化过程的“活化石”,也就是种族进化的再现,从人类胚胎时期的演化,可以掌握“同源器官”的规律,对充实和发展中医脏象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如人的个体发生,从受精卵开始,历经囊胚、原肠胚、三胚层胚,反映了整个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

人体胚胎的发生过程主要为三胚层,三胚层包括外、内和中胚层,由此而衍生人体的全部组织和器官,其中外胚层分为脑、脊髓、及皮肤系列、汗腺、乳腺等;中胚层分化为心、血管、淋巴,肾、卵巢、睾丸及骨骼、肌肉组织;内胚层分化为胃肠、呼吸道上皮、扁桃腺、膀胱、尿道上皮、肝、耳、甲状腺等。

同源器官之间具有互病的特点,即只要其中一个器官有病,则另一个器官也会相应而病,达尔文称之谓“相关变异”(《物种起源》)。这一现象中医《黄帝内经》早已有所记载,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说明肾、发、齿胚胎同源,因此在病理上也“同病相连”。客观上为从发、齿预测肾病,提供了又一理论依据。

总之,器官的“同源”关系,提示了人体脏器之间新的相关性的理论依据,充实了脏象整体性的内容。因为是同源器官,因此必然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也必然存在着病理生理的影响,这就为潜病预报开辟了新的领域,也为同源同治打开了通道。

第二节 同源与潜病预测

“同源”,除解剖同源的含义之外,还包括着生理同源。生理亲缘又意味着病理亲缘的潜在,因此“同源”理论在潜病及疾病预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肾上腺与性腺同源

肾、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皆为胚胎同源,即都发生于中胚层,并且性腺衍生于肾的中肾阶段,因此二者关系亲缘,在生理功能上有共同之处。如性腺和肾上腺皮质二者皆分泌性激素,共同担负着调节性激素的作用。说明在生理上,肾上腺皮质和性腺在调节性激素方面可以互补,因此在病理上也就隐伏着病理因果关系,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阿狄森氏病)则性激素分泌减少,而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柯兴氏综合征)则性激素分泌亢进。最终皆可导致性腺代偿失调而发生肾源性内分泌紊乱,因此临床上,肾上腺与性腺之间常存在着潜病的隐患。

二、肺与皮毛同源

根据生物演化的规律,肺与表皮在最原始的无脊椎动物的始祖——单细胞动物,就是同源器官。如水生无脊椎动物;原生动物即以体表起肺的呼吸作用,水母却通过细胞膜直接进行呼吸,环节动物从皮肤吸收氧,再通过血液运送到体内,说明肺与皮毛的关系在无脊椎动物时就是同功的。当进化到两栖动物时,肺与皮毛共同担任呼吸功能;自爬行类动物以后就渐渐以肺呼吸为主了;即使到了哺乳类乃至人类,皮肤仍然起辅助肺呼吸的作用,“皮肤呼吸”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呼吸功能。可见肺与皮毛从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到人类,都是生理同功同源的。因此二者在病理方面也是彼此牵连,互为隐患的。故中医脏象理论强调“皮毛受邪,必内应于肺”,“肺合皮毛”,“肺应皮”(《黄帝内经》)。中医还称皮毛为玄府、腠理,并认为与元真之气的通畅密切相关,如《金匮要略》:“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上述皆可视为肺与皮毛同功同源关系的标志。临床上皮毛受邪即应注意肺的潜在易罹性,如皮肤出现瘙痒、黑棘皮病、皮肌炎,应警惕肺恶性肿瘤的潜在危险性。又寒邪束表、肺必受遏,肺虚卫弱,表必失固等皆可说明肺与皮毛二者的病理生理亲缘关系。

三、膀胱、肺、皮毛同源

膀胱、肺、皮毛也是生理同功同源器官。膀胱与肺皆起源于中胚层,从动物系统进化史看,尿囊在爬行类、鸟类及某些哺乳类动物即有呼吸功能。排泄系统最早在原生动物是伸缩胞。如变形虫的伸缩胞既有呼吸作用,又有排泄功能,是呼吸与排泄的同功器官,为“肺肾同源”提供了进化论的理论依据。《内经》也曰:“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灵枢·本藏》)说明泌尿系统与呼吸系统始终有着亲缘的互补关系。和中医理论强调肺肾在水津气化方面的密切相关性,认为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高源化竭则肾失布津等理论是一致的。临床上,汗尿之间的病理生理关系和治则中的“提壶揭盖”法等,都可以肺肾同源为理论基础。

人类的泌尿系统虽然已没有呼吸的功能,但在津液气化方面和肺、皮毛,依然存在着调节和互补作用。如人类的皮毛仍有呼吸和排泄作用,与膀胱泌尿系统配合默契,皮肤的呼吸与排泄是肺、肾重要的辅助器官。因此皮肤与肺肾在病理上也互为影响,在潜病方面皆有一定意义。

四、生殖与泌尿系同源

生殖与泌尿二者胚胎同源,皆发生于中胚层。除生殖腺与肾上腺皆同为产生甾类激素的组织之外,前庭大腺与尿道球腺也是同源物,加之解剖位置比邻,因此生殖与泌尿二者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病理方面有着因果关系。如前列腺炎患者常出现阳痿、不育等症,而泌尿系感染常导致前列腺炎。

五、内分泌与神经系统同源

内分泌与神经系统,从生物系统演化史来看是同源的。成体海鞘的神经腺,可视为垂体原始结构(《脊椎动物身体》,美国,罗默),说明内分泌与神经系统从进化史上即有亲缘关系。内分泌与神经系统的亲缘关系,要追溯到无脊椎动物。内分泌与神经最原始的合作——神经内分泌作用,即由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神经分泌物来完成。至关重要的内分泌腺——垂体,也受丘脑下部的支配。

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神经和内分泌两种特性,能释放神经内分泌激素,作用于垂体,从而起到调节内分泌的作用。而内分泌的协调与否又影响着神经系统,二者生理上的亲缘必然存在着病理上的互为隐患。神经系统失调引起内分泌紊乱,内分泌紊乱又是导致神经精神疾患的因素。如青春期、更年期内分泌变化最易诱发精神病,故内分泌与神经精神系统在系统进化史上的亲缘,形成了二者在生理方面的特殊关系,从而也导致了病理上的因果转化链。因此二者客观上存在着互为潜病的条件,在疾病预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六、经络与神经系统同源

经络是中医独特的组成部分,在生物系统进化史中虽然没有涉及经络,但根据中国2000多年来的实践,证实经络是一种传导系统。按照中医理论,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是沟通人体脏腑组织的桥梁,是运送经气的通道。

神经系统是管理、支配和调整人体各系统的机构,具有信息的接受、传导、处理和贮存的决定性作用。神经系统来源于外胚层神经节,目前虽然还没有证实经络系统在系统发生学上的起源问题,但根据经络系统的结构、功能等与神经系统有类似之处,并密切相关,则可推测经络系统和神经系统在发生学上有同源的可能。从结构学看经络系统与神经节段有关,可能为胚胎同源但有不同的分化而已。从功能上看经络系统亦为传导系统,与神经系统有互补作用,可以互相增强功能;在病理方面,互为影响。如神经系统障碍的患者,经络系统刺激的反映性可表现为滞缓,反之,从经络的反应性也可以预测神经系统的正常与否。可见经络系统与神经系统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在疾病的预测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七、血液与淋巴同源

血液的系统演化也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最早的单细胞动物的循环是通过原生质的流动来实现的。动物血液循环是从开管循环进化为闭管循环的,最早的开管系统,其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不分,因此血液与体液最早就是同功同源的,说明津液和气血从最原始就有特殊的亲缘关系,为中医“津血同源”的又一理论依据。

血管及淋巴管又为胚胎同源,皆起于中胚层。血管系统是胚胎最早的器官系统,淋巴管的发生比血管约晚2周,所有的淋巴细胞皆起源于卵黄囊壁的造血干细胞。目前另一种观点认为最早的淋巴管来自静脉内皮发出的毛细管分支(《人体发生学》,加拿大,K.L.穆尔著,何泽涌主译,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版)。可见血液系统与淋巴系统有着特殊的亲缘关系。在生理方面,淋巴来自组织液,而组织液又来自血浆,因此从组成成分来说,淋巴与血液只不过是蛋白少一点而已。由毛细血管滤出的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后,经淋巴管再回流入静脉,淋巴循环是体循环的一个支流,因此可以说淋巴系统是血液循环系统的延伸和补充。淋巴系统除起到卫御作用外,并能起到调节和平衡血液和组织间液的作用。

血液和淋巴系统关系密切,因此在病理上也互为因果关系。如淋巴回流障碍可以导致血液、体液循环障碍而发生水肿。同样血液循环不良也可引起淋巴、体液循行失常,而发生体液的动态平衡失调,从而产生诸种疾患。这些病理因果关系皆由于血液和淋巴“同源”之故。

八、乳腺和汗腺同源

乳腺是特殊的汗腺,也即由汗腺演化而来,二者皆发生于胚胎时期的外胚层,因此乳腺和汗腺有着特殊的亲缘关系。临床上皮肤对乳腺癌有一定的预报意义。如皮肤搔痒、皮疹、带状疱疹、黑棘皮病、皮肌炎、周围神经炎等皆可为乳腺癌的早期先兆。此外,根据乳腺和汗腺的同源关系,乳痈初期可用麻黄汤发汗开表收功,而乳漏虚汗者则予桂枝汤,汗止乳漏自愈。这些均表明了“同源”的临床实践价值。

九、骨与肾、胃肠与肝胰同源

骨与肾在发生学上是同源器官,皆发生于胚胎外胚层,故二者在生理及病理上均极为相关。中医脏象学说“肾主骨”,“肾主骨髓”极为强调肾与骨的关系,临床上,骨病常从肾治,骨之坚脆亦为肾盛衰的征兆。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男子……八八……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卵巢畸胎瘤中的骨、发、齿,是骨、发、齿、肾同源的最好证据,临床上齿肾同治也可说明。

脊椎动物的肝是消化管腹面生出的一个大突起,具有贮存及转化作用。胃肠与肝、胰在胚胎发生学上也为同源器官,皆发生于胚胎内胚层。中医认为肝脾有互相制约、互相资生的作用,在病理方面,肝脾也互为病理因果关系。如肝病首先有传脾的可能,故《金匮要略》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上述根据同源理论更证实了肝脾之间的密切关系。

十、咽与心肾、肺与肾上腺皮质同源

心肾对咽喉部感染(包括咽峡炎、喉炎、扁桃腺炎)有着特殊的易感性。如咽峡炎、扁桃腺炎、白喉皆易引起心内膜炎、心肌炎、肾炎等。此外肺部结核极易导致肾上腺皮质结核,如是从咽与心肾,肺与肾上腺皮质在潜病方面的特殊联系,可以推测它们必然存在着某种亲缘关系。

临床上,往往在咽部感染的同时,心肾已经有着潜在的病变,只不过症状表现稍晚而已。故实践提示,咽部感染较重的病人要同时预防心肾感染,而不是心肾症状出现了才采取治疗措施。

综上所述,从生物系统进化论的学说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人体脏器之间存在着胚胎同源或进化史上的生理同功同源,因此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从而在生理上密切相关,于病理方面也互为因果关系,故在潜病及疾病预测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此外,探索“同源”理论,对打破脏象学说的局限性,对脏象理论的补充和深入研究颇有价值,无论在预防医学和治疗医学上都具有深远意义。